破坏,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呈上升态势

上周带着孩子参加俱乐部的演讲活动,活动中场休息时,几个小朋友在游乐区玩,有的跳蹦床,有的玩积木,有的在墙上涂鸦。

其中有个5岁的小男孩,满场撒欢儿,拖着一辆小汽车,大声惊叫,他妈妈连忙在后面喊,“凯凯别跑了,你给我停下!”想追又怕磕着孩子,只能大声呵止孩子。

等孩子跑了一圈到她面前,她赶紧抓住孩子,凯凯一边扭一边惊叫,他妈妈强扭住孩子不准他跑,凯凯挣脱不了,一下拎起手里的小汽车,“啪”扔摔到地上,小汽车滚动了好几圈,凯凯才停止挣扎。

凯凯这种破坏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好几次出现摔皮球,摔积木的行为,每次情绪都非常激动,妈妈只能在后面追,冷静下来对儿子说“不可以这么做”,但似乎并没有效果。

跟凯凯妈妈相处下来,发现她是一个温柔但有些溺爱孩子的母亲,当凯凯以前出现破坏行为,比如撕东西、扔东西,凯凯妈妈都不以为然,当凯凯只是小调皮,以至于现在凯凯这种破坏行为越来越严重,父母也控制不了。

其实说到孩子的破坏行为,几乎每个小孩都会出现,从几个月拿到玩具一下又一下把玩具扔远,手里拿到书就撕,把碗敲得咣咣响,把玩具大卸八块。

那他们搞破坏的初衷,只是为了搞破坏吗?并不是,他们“破坏”的背后可能有这些原因。

1、生理功能不成熟

幼儿的神经系统远没有成人成熟,小肌肉不够发达,还不能很好的操控细微的动作,完成不了某些动作,无意当中搞成破坏。比如3岁的孩子拿水杯,虽然有些孩子能拿稳,但如果他走一段路,既要照看脚下,又要看手里,难以保持平衡,有时就把水杯摔碎了,这种就叫无意识的破坏。

2、好奇探索的心理

尤其是2岁3岁的孩子,正处于求知欲非常强的阶段,什么都想摸一摸,什么都想敲一敲,他们不但想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,还喜欢了解这么东西是怎么来的,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拆卸玩具的行为非常频繁,而且问十万个为什么能把你烦死。

3、模仿的心理

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的眼中,有时家里灯坏了,大人去修,你跟孩子说“我们是在修灯”,那他会以为拆东西是在修理它。

有次我们家小朋友把一个玩具车拆了,零件扔了一桌,我有些生气的问他“你为什么要把它拆了?!你不是很喜欢这个玩具吗?”他看了我一眼,说“车的灯不亮了,我想修一下”,我诧异的说,“你从哪里知道要修玩具的?”,孩子说“动画片里”,我才恍然大悟。

4、试图引起父母的关注

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感知非常敏感,一旦察觉父母对他的疏忽,他会想方设法的引起父母的关注,撒娇变乖巧是一种方式,而搞破坏发脾气也是一种方式。比如,有时孩子让你陪玩一会儿,可你手上正好在忙其他事情,没有理他,孩子便会咣当咣当动个不停,试图引起你的注意。

5、发泄自己的不满

就像凯凯一样,当他兴奋的满场乱跑时,被妈妈强硬的制止,而且当着小朋友的面呵斥他,而他平时这样玩闹并没有受过管教,猛地这次被妈妈制止,怒气上头,作出摔打玩具车的行为。

那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时候,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?

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,是这样说的,“发现孩子破坏了东西,不能批评,因为批评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”,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

前文我们也提到了,孩子搞破坏背后的原因很多,并不都是出于好奇,倘若他不是出于好奇,如果家长置之不理,那破坏就会失控,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。所以在处理孩子破坏行为的时候,还得看孩子是什么类型的破坏。

第一,如果破坏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要批评

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,语言表达不好,许多时候他生气或者不满,只能一股脑儿的抒发出来,做出丢玩具,捶打妈妈的行为,这时候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,并且明确的告诉他,“你生气也不能伤害他人,你丢玩具,玩具以后也不需要你,你打妈妈,妈妈也会痛。”

平时教孩子情绪认知卡片或者脸谱游戏,让孩子正确了解各种情绪的表达,比如生气、愤怒、伤心、憔悴、难过等,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正处于哪种情绪中,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扔玩具。

第二,如果破坏是为了炫耀自己厉害要批评

破坏会带来痛快感和满足感,这一点成人能体会,小孩也能体会,在小朋友面前彰显自己很厉害,“你看我多厉害,能撕这么多纸”“你看我力气真大,能把板凳摔成几块”,通过快速的破坏行为,获得别人的崇拜,完全不清楚不计较后果,这种破坏行为是最有危害的,家长应该及时制止。

当孩子处理这种破坏行为时,家长要注意两点:

一是要批评孩子的行为,而不是可惜他破坏的东西。比如孩子把玩具故意摔坏了,你只是心疼这个玩具花了很多钱,孩子的行为好不好反而不管,孩子会认为父母爱东西不爱人,他的行为自然不会改正,下次仍然继续犯。

二是家长要重责其事,轻则其人。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时,有些家长内心很担心焦虑,生怕孩子变坏,责骂时便说“你是个坏小孩”“你怎么这么暴力”,反而会激发孩子的羞恶之心。

所以,家长要就事论事,把孩子不好的行为讲清楚,并且告诉他批评责罚他的原因,这样他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过错,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。

第三,如果破坏是不小心的不要批评

前文提到因为孩子动作发育不成熟,注意力和控制力还比较差,一些行为难以掌握,出现失手的破坏,这时候家长就不要去责骂小孩了,和他一起把摔碎的东西整理好,安慰一下孩子,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,那孩子下次一定会有所进步的。

第四,如果破坏是为了探索好奇要引导

虽然孩子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好事,但也不是随意破坏东西的借口,拆开探索完了,还得把它给组装回去,如果只是拆卸完了,随意摆了一地,不管不顾的,那这样的行为也不是健康的。

聊到这个话题时,同事就讲了她的故事,她小时候就干过把家里的的钟拆了,那是一个老式的座钟,下面有一个摆锤荡来荡去,一到整点,就会敲钟,她觉得特别神奇,为什么那个锤会一直摆呢?为什么它还会想?有天,趁她父母睡午觉的时候,她就一个人悄咪咪的爬上桌子,把钟给拆了外壳,结果装不回去,傻了,跑到房间里躲着,等她爸出来一看,就知道是自家闺女干的,她爸爸并没有怒气冲冲地骂她,进房间问清楚她为什么干之后,她爸爸就让她坐在旁边看着,自己动手把里面的内壳拧开,给她讲里面有齿轮,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,所以摆锤会动,然后才把钟表给装回去了。

有一次,我们家小朋友把厨房里的面粉全撒地上了,搞得整个厨房和身上到处都是,就是因为有次我们在家里包饺子,他觉得这面粉滑滑的白白的,非常好玩,自己就偷偷的把面粉全搞了出来,虽然老母亲的内心是崩溃的,告诉自己冷静冷静,拎上他把厨房打扫干净了,然后对他说,“乐乐,你下次可以告诉妈妈你要玩面粉,妈妈给你准备盆子,你还可以在里面揉面团,咱们晚上就可以吃饺子了,行吗?”,果真,他下次就跟我说了。

所以,探索精神好奇心固然可贵,更可贵的是在探索的同时,学会处理后果,并且能展示一定的成果,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有帮助的。

成长过程中,每个孩子都会有破坏性,他们表现出来的破坏行为虽然都不相同,但每一次破坏行为的背后,一定都有一个真相,家长要去观察孩子的行为,探索背后的原因,如果孩子是为了好奇探究,家长请参与到孩子的破坏中去,如果孩子是故意破坏,及时去干预他,孩子依然能健康的成长!

*本文图片来源于“东方IC”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、公司、组织、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。

本文来自网友投稿,不代表智慧经验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jxxjx.com/news/126276.html

小杨哥

小杨哥

聚集行业内的专家和资深从业者,提供多种问答形式,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,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。

江南style音译歌词,任卫新创作的歌词
绿萝吊兰,绿萝吊兰哪个除甲醛好
金像奖历届影后,金像奖历届影后列表
2021民办摇号中签率
sasa官网,短视频出售平台有哪些
砧状云,内蒙古降水多吗